如何治疗皮肤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461259.html长阳都镇湾镇的麻池古寨,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夷陵区黄花镇晓峰河流域的古兵寨那样有防御工事、有寨墙,更别说城墙以及屯兵处和居住区域了。这里都算不上一个山寨,只是原麻池乡的集镇所在地,后合并到都镇湾镇。改为了麻池村。当地传言,麻池是“五龙戏珠”之地:周遭的五座山分别为青龙、赤龙、白龙、乌龙和黄龙。当4月22日,我们用无人机升空后发现,确实犹如五龙盘踞。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建筑的冲击,Y字型的山镇街道中难以寻觅到古镇的影子,只有在巷道中穿行才能看到黑色的木板屋、青石板做成的石阶梯、褐土色老旧的土房。也正是这些月牙型的老瓦盖顶的房子,让麻池古寨昔日喧嚣的过往慢慢被还原:成群的马帮、座商与流动摊贩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吆喝。随着麻池乡的撤并,昔日的繁华不再。古寨正在被现代建筑符号掩盖,古老的建筑开始在人们的视线里隐退。青石板、木板屋和土房子,这些曾经代表麻池古寨的繁华喧嚣的元素,如今都藏在了现代建筑的背后,等待着游人们自己去发现。“泡麻池”被简化为麻池从都镇湾集镇到麻池约一个小时车程,路上都镇湾文化站原站长田凤鸣详细介绍了“麻池”这个名字的由来。一说麻池因是入川要道,匪患严重,加之地处鄂西山区被称之为蛮夷之地,故而被称为“蛮池”,这个带有贬义的名字肯定不被接受,所以被后来的当地人演变改为麻池。另一说因麻池有多家商号以泡麻、纺麻、织布为产业,而浸泡桐麻的池子较多,所以此地称之为麻池。显然泡麻池演变为麻池一说更有说服力。为佐证泡麻池,田凤鸣带着我们到麻池集镇东北角后山吕家院子内,这里尚存有的元宝型的巨型石头,据称为开染房压麻所用,此外院子里还有开染房所用的染架底座石。田凤鸣指着吕家院子介绍:这个吕家颇有来历,祖先叫吕世瑶,吕家是麻池鼎盛时期的大顺祥商号股东之一,如今这栋三层小洋楼就是吕家的第五代后裔,小洋楼就是在吕家原址上,“他们舍不得这个地方,哪怕此楼是空闲的时候多,但是主人还是每年出资2万多元,请人看家护院。”吕家院子是麻池久负盛名的太极头地形,也就是太极图型,我们实地踏勘时发现,小溪沟环绕着如今的住宅缠成了2个S型,非常契合。而吕家将这个奇特的地形变成了小花园,唯一可惜的就是油菜花已经凋谢,没有阳春三月的花海可供欣赏。吕家院子据说与杨守敬还有一段渊源:杨守敬到此游历在私塾客串先生与吕家结缘,吕世瑶及其夫人过50大寿生日时,杨守敬亲手撰写并请匠人制作了一个精致的“抱匾”作为贺礼送给了吕家:际当年游学之时犹记白首交辉称觞共进菊花酒;经蔡矶锡封而后依然青缃世守舞绕齐瞻菜籽衣。举人现任黄冈教谕杨守敬顿首再拜。据说这副对联是隶书字体,只是已被吕氏后裔收了起来。所以田凤鸣对无法带我们看看杨守敬真迹而颇感遗憾,“此抱匾留在吕家第五代后裔手里深藏,有人曾出资60万购买,被吕家婉拒。”虽然没有看到杨守敬真迹抱匾,但是看到了元宝石、染房底座石,无疑诠释了麻池这个名称的由来,确系因泡桐麻、纺麻线、织麻布、开染房而得名。桐麻树的学名叫中国梧桐,这种树生命力极强,自由生长几年工夫就会成为参天大树,如果被砍伐后也会在树桩处拼命生长,几年下来又是一棵大树。因水分丰富,桐麻树在剥皮时只需在尽头轻轻一拉,就会皮杆分离,将桐麻皮在泡麻池里用水浸泡约半月以上腐烂生涎时,轻轻一刮,绿色的皮就被剥离成麻,洗净涎液晾干后,是搓绳索、纺布的上好原料。麻池人用麻丝纺织成布,上色印染就成为麻布了,土家人在穿戴方面就有了自给自足的能力。当地从事麻池文化研究几十年的麻池村村委会原会计刘立中介绍:麻池老街居民田启武门前就有一个泡麻池,他亲眼所见,“泡麻池的原名就逐渐演变为麻池了。”四大天王石像孤守老街麻池因麻与布的产业也就成了土家人的聚集地。明末清初有人看中了麻池前有清江水运,后靠恩施五峰入川古道的地理优势,以麻池为中心用盐换土产,以物换物等交易方式,让麻池成为商贸往来兴盛之地,并与对岸有“小汉口”之称的资丘镇隔河相望。久而久之麻池的锅厂、染织、榨房、药房、客栈、骡马店、百货店等行业纷纷扎根于此,甚至还建成了戏馆,还有大顺祥、孚裕、广裕、永裕、天昌等十大商号并集中在步行街上一字街铺。当时麻池的繁华过往窥见一斑。在刘立中的引导下,在麻池的步行街小巷中,我们看到了四个巨大的无头石像,它们背靠背地立在一个堆满条石宅的基地两边,据说这是四大天王石像。刘立中说:这个石像属于隋朝石刻作品,且跟四川成都天王寺有着直接关联。相传,古时四川有个总督每天去天王寺朝拜,祈祷官运亨通、财源广进,表现得十分虔诚。一日,这个总督在洗脸时发现脸盆的水中有一棵青树,类似的情形一直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做梦时,神仙说是天王寺有四大天王在远方走失,希望他能帮忙找到下落。于是总督派兵查找,最后在宜昌府的龙舟坪听说麻池有四大天王石像,便要到当地去讨回石像带回至四川。结果麻池人听说后,当即“众筹”修建寺庙,将四大天王供奉其中,以此掩盖只有孤零零四座石像的事实。最终,四川这位总督的使者无功而返。传说终究是传说,但是寺庙在古时的麻池是有的。刘立中整理的功德碑文字记载,明万历二十二年,绅士李浦汝捐金两,在西蜀采购铜铁,铸造铜佛48尊,观音一尊,明朝末年铜像被消融。修建的天王寺,打造有高八尺的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供奉于寺中。如今四尊天王石像的头部已损毁,其他部位基本完好,颜色依旧清晰。而据李浦汝李氏族谱记载,这座天王寺建于隋朝时期,寺中有四尺直径的铜铸大钟,钟声一响四乡八里均能听见,因为灵验,许愿还愿者络绎不绝。后来在清朝康熙年间,天王寺毁于“三藩之乱”,四大天王的石像因为无寺可容,就孤独地在麻池街头矗立。在老街上失去头部的四大天王石像栩栩如生,犹如断臂的维纳斯,当地居民有人试图修复,但因水泥与石材的迥异,以失败告终,仅有一位南方增长天王被“修复”,但怎么看怎么别扭,没有了以前的美感。虽然没有头像,神像依然被人披红挂彩,也有人燃香烧纸,传说最热闹的时候在石像前被还愿百姓请来的吹打乐班子多达十多个,因人多拥挤,导致吹打乐师找不到自己的班主了。在四尊石神像的中间是一片堆满条石的空宅基地,曾经住着罗祖全一家,“大家都说他们家被四大天王守护,肯定很安全,只不过后来拆除了住房搬家去了他处,就剩这些条石在这里了。”南方增长天王石像被修复,因效果不好,让另外三座石像的修复工作停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6093.html